近年來,西疇縣紀委弘揚“等不是辦法、干才有希望”的西疇精神,從“明紀、嚴責、監督、懲治”四維發力,強化監督執紀工作,筑牢脫貧攻堅領域“防滲墻”,嚴防扶貧政策和資金“滲漏縮水”。
亮明“高壓線”。2015年11月將《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》編制成歌曲,縣、鄉、村三級舉行《準則》歌主題歌詠比賽、文藝匯演和黨員群眾、干部家屬“兩個同唱”活動30余場次,參加唱《準則》歌活動黨員干部和群眾8萬余人次,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向全社會宣傳黨的廉潔高標準。建成集“黨風廉政教育、工作交流提升”為一體的“西疇清廉館”和縣預防職務犯罪警示教育基地,采取靈活的方式對扶貧領域及扶貧掛鉤干部4300余人次開展紀律教育;制定下發《關于在全縣脫貧攻堅工作中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的通知》,向黨員干部亮明脫貧攻堅工作中的48種問責情形。向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精準扶貧政策宣傳卡1萬余份、開展政策宣傳3萬余人次,讓群眾精準知曉政策;舉行“筑牢精準扶貧‘防滲墻’”主題新聞發布會,向社會公開承諾精準扶貧目標和措施,形成全社會監督的群眾基礎。
擰緊“責任閥”。探索創新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落實機制,在縣、鄉、村三級黨組織全面推行“派單履責”制度,把強化脫貧攻堅監督執紀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內容,細化責任,開列清單,層層組織簽訂責任書,各級班子每季度向班子成員派單1次,并采取專項檢查、隨機抽查、民意調查等方式檢查各級班子及成員履責情況,做到“每月一檢查、每季度一匯報”,對履責不到位的進行針對性談話提醒,對因履責缺位造成不良后果的嚴格追責。同時,建立各級班子成員履責檔案,全過程記錄履責情況,推進形成常態化、精準化、規范化的“人人履責”機制。對縣、鄉、村三級干部、財務人員及駐村扶貧工作隊員400余人進行扶貧資金物資管理使用規范化專題培訓班,促進精準履行監督責任。
查看村(居)務公開報備和鄉(鎮)紀委建立資金監督臺帳情況
織密“監督網”。統籌紀檢監察、主責部門、社會公眾、扶貧對象等力量,多方聯動,形成多層次、全方位的監督網絡。整合督查、紀檢、扶貧、審計、財政等部門力量,采取“督查組+違紀問題線索處置組”的模式開展聯合督查,共開展聯合督查1次,發現和督促整改問題13個。對45個貧困村“兩委”、駐村工作隊,90戶貧困戶開展脫貧攻堅政策落實情況隨機抽查,發現和督促整改問題11個。紀檢機關有針對性地開展扶貧領域專項紀律檢查8次,督促整改問題21個。全面推行村(居)務公開每月報備制度,報備村(居)務公開57期。推行鄉(鎮)民生資金監督臺帳制度,建立鄉(鎮)站所、紀委兩級臺帳,每季度一檢查、每半年一報告,對23項涉農資金實施動態監督。在全縣村級監督組織中實施“有強力監督班子、有規范監督流程、有固定公開專欄、有專門考核機制”的“四有”規范化建設,提升監督水平,督促基層干部規范履職,保障廣大群眾知情權和監督權。
高舉“蒼蠅拍”。暢通扶貧領域信訪渠道,建立扶貧領域問題線索快速處置機制,在縣電視臺、政務網公布反映扶貧領域涉嫌違紀問題信訪舉報電話和郵箱,對涉及扶貧領域的信訪舉報快查快結。同時,把脫貧攻堅政策落實情況納入巡察內容開展巡察,讓利劍高懸。十八大以來全縣針對扶貧領域發現問題約談提醒38人、問責1個單位、15名干部、立案審查18件,給予黨紀處分18人,嚴肅查處扶貧領域違紀問題,形成有力震懾。(劉烈慧 童富祥)